这边提到的收视,是指从1991年10月开始,香港开始以设置个人收视纪录系统来计算电视节目的收视率。
其计算单位称为点数,一个收视点通常是代表64200名观众。
而无线电视台通常会统计平均收视、最高收视、首周收视、最终周收视和大结局收视这几个数据。
借着台庆热事,我们就以平均收视为主要标准,最高收视为考量因素,一起来看看1991年至今TVB收视最高的10部本土连续剧吧:
10、《宫心计》(2009年)平均收视35点
作为TVB2009年的台庆剧,该剧在开拍之初就已经收到了很高的关注度,而最终成品和节目巡礼时的整体剧情和阵容,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。
由此可见,这部剧从一开始就是以“爆款”为目标的,而结果也证明,它的确不负众望。
《宫心计》不止是当年的收视冠军,还创下了自91年以来最高的大结局收视。
在引进内地播出后,即便是安排在夜间十点档以后播出,该剧的收视成绩也非常可喜。
同为宫斗剧,这部剧和《金枝欲孽》完全是剑走两端,光从剧名上看,《宫心计》的内容和主题就已经非常明确。
看这金光闪闪的画面,不要太有视觉冲击力。
该剧几乎每集都有一个高能的宫斗高潮,而剧中的角色塑造相当脸谱化,善奸分明到极致,大黑眼线贯穿了整部剧。
像是女主角姚金玲,她的妆容变化就意味着人物性情和品质的转变。
而另一位女主角刘三好则更为明显,几乎每个看过剧的人都能脱口而出那句经典台词,“说好话、做好事、存好心”。
当然,我们金玲也有金句。
很显然,当时的许多观众对这种人物刻画方式很是受用,杨怡更是凭借姚金玲一角晋升到TVB当家花旦的位置。
我们常因为《金枝欲孽》的可贵内核没有保留下来而感慨叹息,但其实不管是TVB还是国产宫廷剧,几乎都很难探索至那一层次。
9、《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》(2008年)平均收视35点
客观来讲,在2004年《金枝欲孽》之后,TVB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便开始走下坡路,许多演员在表演方面的套路化也差不多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。
但2010年左右的无线电视台,还是推出了不少大热剧集。
像是这部《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》,在香港创下了收视记录,即成为在黄金档创下50点最高收视(非黄金档是《男亲女爱》)的本土剧。
一众主演也因为剧集的大火极大地提高了知名度,年底颁奖典礼的获奖名单几乎都被溏心家族承包。
作为《溏心风暴》系列的第二部,该剧的阵容基本上都是原班人马,且在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方面比前作更为激烈。
每集一撕的频率,甚至可以说是狗血和夸张,但好在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到位,所以不至于让观众感到出戏。
饰演反派角色殷红的米雪,在拿到视后奖杯时,还调侃自己是“全香港最讨厌的狐狸精”。
而年初去世的老戏骨李香琴,也在剧中献出了极为精彩的表演。
加上并非一味忍让的“荷妈”李司琪,这部剧的女性角色可以说是挑起了大部分的高潮情节,各种反击、反套路的片段简直是大快人心。
除此之外,“唔使惊,荷妈系大厅”,是贯穿全剧的精神宗旨。
还有通过月饼和中秋节传递出来的亲情观念。
And,主演陈豪独有的幽默演绎。
再搭配上“莎姨”关菊英演唱的主题曲《无心伤害》,让人分分钟进入这一“戏精”家庭的世界里。
8、《男亲女爱》(2000年)平均收视35点
这是唯一一部不是在晚间黄金档播出的剧集,也是唯一一部情景喜剧,还是创下50点最高收视记录的神剧。